close

11月11日對於法國人來說很重要,是向無名烈士致敬的一個機會,這一天也是法定節假日,亦稱為「紀念日」(jour du souvenir)或者是「停戰日」(jour de l’armistice),紀念在1918年11月11日這一天簽署了停戰協議,第一次世界大戰從此結束。我覺得大紀元的內容寫得很詳細,於是整理出來給有興趣的人參考。

 

 

 

在這一天,法國每個城市都會舉行紀念儀式,一般都會有市長和一些政治人物出席。市民們會跟在管樂隊的後面在街道上遊行,遊行隊伍會最後在上午11點這一象征性的時刻停在該市的戰爭紀念碑前。因為11月11日11點整正是停戰協議生效的時刻。

1920年11月11日,在巴黎凱旋門的正下方建造了無名烈士墓。墓中長眠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一位無名戰士,他代表著在大戰中死難的150萬法國官兵。碑上刻著墓誌:「這裡安息著一名為祖國而死的法國士兵。」紀念儀式上,市長會在戰爭紀念碑前講話,並宣讀這個城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死的士兵名單。前來的市民會在市長念出的每個人名停頓間,大聲喊出「為法國而死」。

美國、加拿大、英國在紀念一戰停戰日時,常在外套上佩戴虞美人花(Flanders poppy)。據說是因為加拿大的一位軍醫John McCrae寫的一首詩《在法蘭德斯戰場》(In Flanders Fields)而來的。因為那裏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最慘烈的戰場,盛開著虞美人花,而且虞美人花的紅色正代表了戰壕中的鮮血。而在法國,人們也有用藍莓來紀念,因為它讓人們想起一戰中法國士兵的制服顏色。

每年的7月14日國慶節閱兵時,法國總統都要從凱旋門下通過;而每當法國總統卸職的最後一天也要來此,向無名烈士墓獻上一束鮮花。
 

 
接下來是我參考維基還有自己高中歷史的回憶,寫下來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故事。

在18世紀,因為民族主義的覺醒,使得歐洲開始紛紛出現帝國。當時東南方有「奧匈帝國」、德國當時還只是「日耳曼邦聯」、法國則是「法蘭西帝國」。為了佔領更多領土擴大國家的勢力,互相侵略鄰國,著名的「普法戰爭」,而巴爾幹半島一直是大家烽火相向的地方。直到一位塞爾維亞(奧爾曼土耳其帝國)的學生開槍打死了奧匈帝國的皇室,這場戰爭便爆發了。義大利、德國和奧匈帝國結盟三國同盟;法國、英國和俄國結盟三國協約。
當時的戰場主要分為:
  • 西方戰場:1914年德國猛烈地進攻比利時、法國,在法國快要失守的時候,一場由英法聯軍的馬恩河戰役,擊退德國使戰正進入膠著對峙狀態。1917年德國使用無限制潜艇戰進攻美國,美國向德國正式宣戰。海上戰爭也越發越激烈。
  • 東方戰場:1914年德國向俄國宣戰,1917年11月東方戰線因俄國發生十月革命並退出戰爭而結束。
  • 南方戰場:一直是以爭奪巴爾幹半島為主,1915義大利轉投協約國。
  • 亞洲戰場:1914年日本向德國宣戰,攻佔中國山東半島。中華民國加入協約國,向德奧宣戰。
1918年11月11日德軍求和,同盟國投降,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。各國於巴黎凡爾賽宮召開和議,稱為「巴黎和平會議」,諸國與德簽訂《凡爾賽和約》。
戰後影響:女性勢力崛起、歐洲衰退美日興起、社會主義崛起、帝國覆滅民族國家興起、國際聯盟(聯合國前身)
arrow
arrow

    Shiang&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